盘点2015十大产品事件(下)

互联网永远是拥抱变化的,2016年,变化还将继续,还会不断有旧的产品死去,也还会不断有新的产品诞生。我们希望,这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开始,无论是对于互联网行业,还是对于你。

继续我们上次的盘点,看看2015年还有哪些轰动的产品事件。

事件六:滴滴陆续上线顺风车、大巴、代驾等业务,并更名为 “滴滴出行”

2015年,是滴滴真正奠定自己霸主地位的一年。

经历了 2013年 的摸索,2014年 的血拼和整合之后,到了 2015年,滴滴打车全面迈入了自己的成熟期。

在整个滴滴的发展历程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其以一个高频的切入点占得先机,之后再一点点去往下延伸自己的业务的稳健扎实的切入路径,以及其团队超强的执行力和超前的战略洞见。

从 2012年 上线以来,整个 2013年,滴滴是在以自己整个团队超强的执行力和运营能力站稳脚跟和进入打车应用中的第一梯队,让用户初步认知和接受自己。

到了 2014年,滴滴开启一场与竞争对手之间有些疯狂且是刺刀见红的厮杀,最后这场厮杀以滴滴的存留和逐次做大而告终。

而到了 2015年,经历了这一切洗礼的滴滴,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们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新一代的互联网巨头型公司,开启了一系列业务,且凭借自己坚实的基础在各条线上把对手打得溃不成军。尤其是,在 2015年 初,经历过了跟 Uber 的正面对抗后,滴滴更显得成熟。

2015年6月1日 滴滴顺风车上线,迄今为止,在顺风车领域滴滴已占据 70%以上的份额;2015年7月15日 滴滴巴士正式上线;2015年7月28日,滴滴代驾上线,至此,滴滴完成六大产品线布局。而到 2015年年 底,滴滴在互联网出租车出行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 80%,已经形成垄断之势。

事件 7:领英中国发布职业社交 APP “赤兔”

2015年6月23日,领英(LinkedIn)中国宣布,由本土团队独立研发的基于真实身份的职场社交 App —“赤兔” 上线。

领英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对此发表公开声明,称赤兔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次 All In。

社交APP

“赤兔” 这款产品的上线,更大的意义和看点在于,这差不多是一家全球性的海外巨头级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基于自己已有的核心业务,在中国本土推出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端产品。

,据沈博阳称,对于赤兔这款产品,领英中国团队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在此之前,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落地,一向有几点饱受诟病:不接地气、慢、国内团队没有自主权、难以本土化。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无论沈博阳还是领英,都是在做一次赌注和冒险。

此外,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圈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为何中国从未出现一个成功的本土化领英?以及为何领英在中国无法获得成功?

多年以来,无论是在 PC 时代还是在移动时代,试图模仿领英的人都很多,只是迄今为止,却无人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这一次,赤兔会不会有所不同?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事件 8:直播 APP “17” 快速蹿红,然后遭到应用商店集体封杀

某大V说:性是网络第一生产力,无聊是网络第二生产力,免费是网络第三生产力。三力结合,基本上可以解释一切网络热点事件。

此论可谓经典。在 2015年9月,“17” 这款产品的爆红,完美的契合了这三点。

“17” 是台湾艺人黄立成团队开发的一款主打在线直播功能的 APP,王思聪对其有投资。

总结 17 的亮点和特别之处,大约有以下这么几点直播内容的丰富性。

1.从娱乐圈四线明星在线聊行业八卦到办公室政治再到颜值不错的美女在线直播悲催情史,基本上你都可以在 17 当中看到;

2.对主播直接实行 “按获得点赞数给予分成” 的运营模式,借此大大调动了主播们的积极性,且无需经过审核、签约等复杂流程;

3.内容无边界,大量色情类等违规内容充斥其中。

借由以上几点,17 在上线之后一路走高,直到爆红。2015年6月5日,17 的 IOS 版上线;9月25日,17 冲榜到 App store 中国免费榜第一位,同期刷爆朋友圈,成为 2015年 度继 “足记” 后又一款刷爆朋友圈的新兴产品。

但,短短几天后,9月29日,17 即因为内容涉及色情、暴力等敏感内容,被国内所有应用商店下架。

从出现到爆红再到被封,17 这款产品的身上,从来不缺少话题,从艺人团队开发,到国民老公王思聪投资,再到各类大尺度的 “违规类视频直播”。

以目前的迹象看,至少在国内大陆,17 可能会成为又一款流星式的产品,快速爆红后又匆匆消退。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实在太快,再过半年,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曾经还有过这么一款叫做 “17” 的产品爆红过?

只是,17 爆红的背后某些契合了人性的地方,才是真正值得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的。

事件 9:知乎上线新产品——读读日报

2015年9月24日,知乎宣布正式上线一款新的移动端内容消费产品——“读读日报”。读读日报,某种意义上,其实是知乎日报的 3.0 版本,也是知乎的一次新尝试。

在产品逻辑上,读读日报采取的是 “人人都是主编” 的 UGC 模式,赋予每一个普通用户创建自己的主题日报和筛选内容加入的权利,供其他用户关注阅读。

某种意义上,读读日报希望实现的,其实是一个 “基于人为内容采集、关系和人格信任的今日头条”。其背后的逻辑是:基于熟悉和信任度的内容推荐,是会比基于机器算法的内容推荐可以更有效、更有温度的。

相比于其产品,读读日报上线时的运营,甚至更引人侧目。知乎也再一次向用户们证明了,作为一个精英知识社区,他们的脑洞和策划能量从来都不弱。

他们用这一款名为 “两个人,如何做一款排行榜前十的 APP” 的 H5,刷爆了朋友圈,为读读日报的上线造足了势。

话题营销

只是,就目前来看,读读日报还远没有到达可以 “火起来” 的那个预期。看起来,相较于 “通过当好一个主编来获得关注” 而言,“通过爆料八卦自己写作来获得关注”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仍然还是一种更直接和简单有效的方式。而当没有足够多的 “主编”,又或者 “主编” 这一角色的存在价值感不够强的时候,读读日报这样的产品,就会显得有些尴尬。

事件 10:支付宝改版,朋友圈&生活圈真假难辨

2015年10月15日,支付宝更新了其 9.2 版本。这次改版,连同其 2015年7月 上线 “朋友” 功能,被称为是 “支付宝 12年 以来史上最大的一次改版变化”。

当然,这两次改版也很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官方说明,支付宝 9.2 更新主要上线的功能是 3 个强社交相关的功能,分别是生活圈、朋友间聊天时的阅后即焚和视频拍摄三个功能。

而这当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其几乎全盘照抄了微信的通讯录、聊天和朋友圈,甚至是,连产品界面都几乎一模一样。

支付宝抄袭微信设计

当然,要是要说创新的话,支付宝也还是有一些微信所没有的东西的,比如说,视频拍摄,弹幕,还有打赏……

这一系列让人眼光缭乱,同时又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新功能,顿时让新版支付宝成为了话题的中心,一时间,各大社区、新媒体上都开始谈论起新版支付宝起来,大家纷纷开始猜测:支付宝到底想干嘛?

甚至是在微信朋友圈,不管是吐槽还是惊讶还是赞许,新版支付宝也形成了刷屏之势。

毫无疑问,支付宝是在面临着微信所带来的压力的,甚至是,这种压力正在越来越大。

但也毫无疑问,作为用户,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把支付宝当作是一个社交或通讯应用来看待。

支付宝的核心属性仍然是支付和金融,而微信的核心属性仍然是社交和通讯,这样深刻的烙印,不是简单的一次改版就能改变得了的。

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能知道,支付宝的 PM 们不会不知道。

所以,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与其把新版支付宝的改版看作是一次产品和业务层面的变化,不若将其看作是一次 PR 事件,或许会更好。无论你赞也好,骂也好,对于支付宝而言,最重要的,其实是那种无时无刻都在被人讨论着的刷存在感式的效果。

产品,有时候或许也可以不只是功能,它还可以成为营销和 PR 的一部分。

返回到行业好文 | | 作者:爆老师 Boson 发表于 12/20/2015

『欢迎大家在下方参与(盘点2015十大产品事件(下))评论和分享』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