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最近一个在谈案子,和大家分享下,从ZF层面对于Wi-Fi营销的需求。
黄浦区政府预计先试点南京路步行街及淮海路搭建WIFI,9月份铺建完成,未来覆盖外滩、新天地、田子坊、豫园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商业旅游地标,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一体的“智慧商区”概念。
目前有12家公司共同竞标,包括大众点评、阿里巴巴等,但我们是唯一一家互联网广告技术公司,能承接从搭建到运营到营销的整合方案。
我们需要提交一份竞标档案,内容包括:
A【盈利模式】(重点):
1. 黄浦区政府将整个项目市场化运作,不会由政府方出资搭建,但可帮助向市政府、文化局等申请“扶持资金”;
2. 展示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运行,达成变现盈利,来保障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如通过①商户服务费 ②广告售卖 ③数据信息 ④用户需求定制
B【消费体验】:
1. 从技术上实现街道上WIFI与商场内WIFI的无障碍接入(即用户在街道和商场间出入的时候,WIFI的无缝连接);
2. 展现单位面积最大的覆盖人数,能保障大客流情况下的WIFI正常连接;
3. 如何避免多个WIFI信号干扰问题,是否需要政府协调,收编现有各个网络源;
C【运营模式】:
1. 为两街WIFI命名,包个高尚大的名字;
2. 尽可能不破坏原有两街面貌的运营搭建,不希望有多媒体亭形式;
3. 人文角度:配合黄浦区9月中至10月7日“玩购黄浦”的商业活动,打造“流动博物馆”概念;
创意1:《发现“全国之最”20家百年老字号》,运用AR技术,用手机扫一下“第一百货”门口的二维码,把手机对准商店门口,同一场景看到1966年“第一百货”最热闹时候的场景;
创意2:《故事在黄埔》,搭建平台,供大众分享自己在黄浦区或南京路上发生的有趣、感人的故事;
4. 旅游角度:结合建飞机场高铁资源,及政府“网络支付卡”,当旅客来到上海,推送欢迎信息,或旅游折扣广告,或激励下载APP(功能包括黄浦区人文、旅游、商业功能),来为两街导流;
5. 商业角度:同样利用AR技术,用手机扫描两街,发现藏在个角落(花盆、灯柱、建筑、空中等)优惠券,用户点击后收藏到手机APP里,前往商店消费;
D【数据运用】:
1. 两街2013年人流达5亿人次,能监测到数据的哪些维度;
2. 政府不授权做黄浦区以外场所的大数据匹配,那这些数据如何应用;
E【分工】:
需要政府方做哪些方面的配合